大徐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於身切頁碼第270頁,第4字續丁孫
殷
作樂之盛稱殷。从𠂣从殳。《易》曰:「殷薦之上帝。」
附注王筠釋例:「似當云『㐆亦聲』。」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殷字从身、从攴,象人患腹疾用按摩器以治療之。」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於身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551頁,第3字許惟賢第680頁,第4字
作樂之盛偁殷。
段注此殷之本義也。如《易・豫・象》傳是。引伸之爲凡盛之偁。又引伸之爲大也。又引伸之爲眾也。又引伸之爲正也,中也。
从㐆殳。
段注依《廣韵》訂。樂者,樂其所自成。故从㐆。殳者,干戚之類。所以舞也。不入《殳部》者,義主於㐆也。於身切。古音十三部。《廣韵》於斤切是也。
易曰:殷薦之上帝。
段注豫《象傳》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𦒱。鄭注。王者功成作樂。以文得之者作籥舞。以武得之者作萬舞。各充其德而爲制。祀天地以配祖𦒱者。使與天同饗其功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禮記》「壹戎衣」,《尚書》「殪戎殷」。鄭康成謂衣姓乃殷姓之後。「相當」曰殷,當作檃(檃栝)。「漢案户(直户)」亦當作檃。
當入殳部,㐆聲。殷,古亦作㐆,衣、殷古音同。「壹戎衣」,古文《尚書》作 「殪戎殷」是也。鄭玄謂衣姓乃殷之後。「相當」曰殷=檃(檃栝)。《夏小正》「漢案户(直户)」,案亦當作檃。
當入殳部,作㐆聲。「壹戒衣」,《尚書》作「殪戎殷」,衣、殷古音同。故康成謂衣姓乃殷之後。「相當」曰殷,當作檃,檃者,檃桰也;檃桰者,夾板之類,使物歸於平也。《夏小正》:「漢案户(即直户)」,案亦當作檃。
白话解释
殷,举行盛大的乐舞庆典叫作“殷”。字形采用“ 、殳”会义。《易经》上说:“乐舞盛大,敬献上帝。”
字形解说
甲骨文和金文的「殷」字,作「」、「
」,像手持針灸用具為人施針之形。「身」、「
」並像側立人形而突顯其腹,另像手持針形銳器,表示給病人進行針灸治療。卜辭詞例與「疾病」相關,金文並方國名。篆文「殷」字作「
」,原像病人之身軀訛變為「
」,以手持針,亦用「殳」替換。《說文‧
部》以為指盛大之樂舞薦祭上帝,因解釋為「作樂之盛稱殷」。原構字「治療疾病」之本義漸晦,而反以「盛大樂舞」為本義。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乙276(甲)

保卣(金)西周早期

作冊𤳞卣(金)西周早期

大盂鼎(金)西周早期

小臣言簋(金)西周早期

倗生簋(金)西周中期

仲殷父簋(金)西周晚期

說文‧𠂣部

天文雜占4.2(隸)西漢

華山廟碑(隸)東漢

熹.論語.為政(隸)東漢

白石神君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作樂之盛稱殷。从㐆从殳。《易》曰:“殷薦之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