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一反切肯解反頁碼第443頁,第5行,第1字述
木也。孔子冢葢樹之者。從木皆聲。
鍇注臣鍇按:《史記》注:孔子卒,弟子各持其鄉土之樹來種,魯人世世無能名其樹者。又曰:孔子冢上特多楷樹,其域中不生荊棘、刺人艸。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段氏以稽字解之,甚牽强,戛、楷雙聲相轉。戛,法式也。楷即戛之假借字。
戛,𢧢也。《國語》「擁鐸[拱]稽」,稽亦兵器,古以干戈為法數,故引申為法。楷之訓法,猶柯之訓法。
與戛相借。𢧢長(定例丈六尺)常,故引申為法。
楷訓法式者,戛(夏訓法?)之借也(楷、戛雙聲),段氏非也。
白话解释
楷,木牌。孔子冢盖上竖立的木牌。字形采用“木”作边旁,“皆”是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木、聲。金文「皆」或作「
」(中山王
鼎),而「諧」作「
」,以此類比,則「
」當為「皆」。「木」為樹,作為形符,表示義與木有關;「皆」為統括之詞,於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篆文字形則將「
」改作「皆」(
),而為隸書、楷書之所本。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獻簋(金)西周早期

木虍侯壺(金)西周中期

師趛盨(金)西周中期

木虍口仲作旅車簋(金)西周中期

木虍口仲鼎(金)西周中期

說文‧木部

孫臏215(隸)西漢

樊敏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木也。孔子冢蓋樹之者。从木皆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