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的说文解字解释
楚
chǔ林部 部 13画 U+695A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創舉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084頁,第1字許惟賢第477頁,第2字
叢木。
段注《小雅》傳曰:楚楚,茨棘皃。小徐引小謝詩曰: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一名荊也。
段注一名當作一曰:許書之一曰:有謂別一義者。有謂別一名者。上文叢木泛詞。則一曰爲別一義矣。《艸部》荊下曰楚木也。此云荊也。是則異名同實。楚國或𧦝楚。或𧦝荊。或絫𧦝荊楚。
從林。疋聲。
段注創舉切。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叢木。「衣裳楚楚」當作𪓐。酸楚、痛楚當作齭。
叢木,小木也。楚鵠亦小鳥。
叢木也,有小意,故楚鶻訓小鵲。清楚乃諝之借。又魚陽對轉為爽,故又云清爽, 亦可作疏。「衣裳楚楚」訓美,為𪓐之借。
衣裳楚楚=𪓐。痛楚、酸楚=齭。
白话解释
楚,丛生的树木。另一名称是荆树。字形采用“林”作边旁,采用“疋”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及戰國文字形體皆從林、足聲。「林」表示樹木叢生的樣子;「足」是人的腳,在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篆文字形為從林、疋聲。「疋」也是人的腳,和「足」本為一字,只有上像腓腸(小腿上鼓起的肉)的形體略有不同,即上端的圓形開、合有別而已。隸書及楷書字形則據篆文而定。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粹1315(甲)

粹73(甲)

弭叔師察簋(金)西周晚期

余贎乘兒鐘(金)春秋晚期

敓戟(金)戰國早期

楚王酓出月釶鼎(金)戰國晚期

包2.2(楚)

說文‧林部

睡.日甲65(隸)秦

楚鍾(隸)西漢

馬王堆三號墓簡(隸)西漢

縱橫家書137(隸)西漢

郙閣頌(隸)東漢

熹.春秋.僖十五年(隸)東漢

三體石經.僖公(隸)曹魏

楷書
附检字
叢木。一名荊也。从林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