椶的说文解字解释
椶
zōng木部 部 13画 U+6936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子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964頁,第2字許惟賢第425頁,第8字
栟櫚也。
段注互訓也。《蜀都賦》椶枒楔樅。四木名也。
從木。㚇聲。
段注子紅切。九部。按椶與《召南》之緫音義略同。毛曰:緫,數也。數讀數罟之數。
可作萆。
段注《艸部》曰:萆,雨衣。一名衰衣。按可作萆之文,不系於栟下而系椶下者。此樹有葉無枝。其皮曰椶。可爲衰。故不系栟下也。椶本皮名。因以爲樹名。故栟閭與椶得互訓也。張揖注《上林賦》曰:并閭,椶也。皮可以爲索。今之椶繩也。《玉篇》云:椶櫚一名蒲葵。今按南方艸木狀云:蒲葵如栟櫚而柔薄。可爲簦笠。出龍川。是蒲葵與椶樹各物也。謝安之蒲葵扇,今江蘇所謂芭蕉扇也。椶葉縷析。不似蒲葵葉成片可爲笠與扇。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木部

楷書
附检字
栟櫚也。可作萆。从木㚇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