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一反切茍孩反頁碼第482頁,第2行,第1字述
蠻夷以木皮爲篋,狀如籨樽之形也。從木亥聲。
鍇注臣鍇曰:「籨即鏡匣也,今俗作匳。臣鍇按:此字又音覈。《周禮》曰:『其植物宜覈物。』當作此核字,謂桃梅之屬也。又《詩》曰:『肴核惟旅』也。」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古哀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048頁,第1字許惟賢第461頁,第8字
蠻夷㠯木皮爲匧。狀如籢尊之形也。
段注未詳所本。今字果實中曰核而本義廢矣。按許不以核爲果實中者。許意果實中之字當用覈也。《小雅》。肴核維旅。班固,蔡邕作肴覈。左思作肴槅。槅卽覈也。今本《毛詩》作核。非古也。《周禮》。其植物宜覈物。覈猶骨也。《廣韵》云:𣝗,果子𣝗也。出聲譜。戸骨切。此字近是。《玉篇》亦云:核戸骨切。果實中也。
從木。亥聲。
段注古哀切。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籢尊,女人鏡箱。果核,肴覈。
果核當作荄,果核即草木之荄。
果核、肴核之核=覈。
白话解释
核,蛮夷用树皮作箧,形状像籢尊。以木皮爲篋,狀如籢尊。字形采用“木”作边旁,“亥”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木、亥聲。「木」為樹,作為形符,表示義與樹木有關;「亥」為草根,於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隸書、楷書筆勢字形略有改變而構意實同。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木部

北海相景君銘(隸)東漢

樊敏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蠻夷以木皮爲篋,狀如籢尊。从木亥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