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柴的说文解字解释

柴的说文解字解释

木部 部 10画 U+67F4

chái

木部

10画

U+67F4

士佳切

大徐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士佳切頁碼186頁,第10

柴小木散材。从木此聲。

鉉注臣鉉等曰:師行野次,豎散木爲區落,名曰柴籬。後人語譌,轉入去聲。又別作寨字,非是。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一反切士佳反頁碼465頁,第6行,第1

柴小木散材。從木此聲。

鍇注臣鍇曰:「散材謂不入屋及器用也,故《春秋左傳》曰:『輿曳柴。』又《禮》:『燔柴。』又:『勝國之社柴其上。』故曰:『散無所樸斵也。』」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士佳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1007頁,第3許惟賢444頁,第4

柴小木散材。

段注《月令》。乃命四監。收秩薪柴。以供郊廟及百祀之薪燎。注云:大者可析謂之薪。小者合束謂之柴。薪施炊爨。柴以給燎。按尞,柴祭天也。燔柴曰柴。《毛詩》車攻假柴爲積字。

從木。此聲。

段注士佳切。十六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詩經》借作胔。(胔,《說文》作骴)。

凡从此者多有小意。佌(《詩》「泄泄」、「佌佌」)[一],鮆(《方言》「短小曰鮆」)。

《詩》:「助我舉柴」借為骴(字亦作胔)。[一]《詩•大雅•板》:「天之方蹶,無然泄泄」,毛傳:「泄泄,猶沓沓也」。又《詩•小雅•正月》:「佌佌彼有屋」,毛傳:「佌佌,小也。」

白话解释

柴,由原木劈成的小块散材。字形采用“木”作边旁,“此”是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篆文、隸書及楷書之構形皆為從木、此聲。「木」為樹,作為形符,表示義與樹木有關;「此」為相繼而止,於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隸書字形將「此」作「」,乃是因為筆勢改易的關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小木散材。从木此聲。臣鉉等曰:師行野次,豎散木爲區落,名曰柴籬。後人語譌,轉入去聲。又別作寨字,非是。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