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己皿反頁碼第552頁,第1行,第1字述
光也。從日京聲。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居影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214頁,第3字許惟賢第534頁,第2字
日灮也。
段注日字各本無。依《文𨕖》張孟陽〈七哀〉詩注訂。《火部》曰:光者,明也。《左傳》曰:光者遠而自他有燿者也。日月皆外光。而光所在處物皆有陰。光如鏡故謂之景。《車舝》箋云:景,明也。後人名陽曰光。名光中之陰曰影。別製一字。《異義》異音。斯爲過矣。《爾雅》、《毛詩》皆曰:景,大也。其引伸之義也。
从日。京聲。
段注居影切。古音在十部。讀如姜。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日光也。光引申訓大,故景亦訓大。
訓大者與京聲義近。
日光也。光訓大,故景亦訓大。影字《說文》無,乃俗字,正即作景。
日光也。光訓大,故景亦訓大(二字古義近)。影字《說文》無,或即景字。
白话解释
景,太阳的光。字形采用“日”作边旁,“京”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字從日、京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說文》:「景,日光也。」段注:「日月皆外光,而光所在處物皆有陰,光如鏡,故謂之景。後人名陽曰光,名光中之陰曰影,別製一字。《爾雅》、《毛詩》皆曰:『景,大也。』其引伸之義也。」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日部

定縣竹簡29(隸)西漢

魯峻碑陰(隸)東漢

曹全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光也。从日京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