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的替反頁碼第968頁,第3行,第3字述
撮取也。從手、帶。讀若《詩》「螮蝀」之螮。
反切………頁碼第968頁,第4行,第1字述
摕或從折示,兩手急持人也。
反切………頁碼第968頁,第4行,第2字述
古文摕從止辵。
鍇注臣次立曰:「今《說文》并李舟《切韻》所載,徙字如此。」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都計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397頁,第2字許惟賢第1042頁,第2字
撮取也。
段注謂撮而取之。亦蒙三指撮言也。《有司》徹。乃摭于魚腊俎。俎釋三个。其餘皆取之。古文摭爲摕。《儀禮》宋本,嘉靖本,單行疏本,《釋文》宋本皆如是。俗本作今文摭爲揲者,非也。凡言撮者皆謂少取。《禮經》依古文爲是。《西京賦》。摕飛鼯。亦謂撮取。薛解云:捎取之也。《文賦》。意徘徊而不能揥。揥當是摕之誤。今俗語云捎帶者,當作摕。
从手。帶聲。讀若詩曰螮蝀在東。
段注謂讀若螮也。都計切。十五部。《經典釋文》之舌切。李善大結切。
摕
摕或从𣂚,从示。
段注葢从𣂚而示聲。
㒳手急持人也。
段注其義有別。《廣韵》不云二形一字。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說文‧手部

說文或體

楷書
附检字
撮取也。从手帶聲。讀若《詩》曰“螮蝀在東”。(𢰂)摕或从折从示。兩手急持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