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息兹切頁碼第349頁,第10字續丁孫
恖
異體𢙥、𢙦、思、𠃼、𡴓
容也。从心囟聲。凡思之屬皆从恖。
附注段玉裁本作「思,䜭也。从心,从囟」,並注:「今依《韻會》訂。」徐灝注箋:「人之精髓在腦,腦主記識,故思从囟。」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息茲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003頁,第2字許惟賢第875頁,第5字
𢙦
䜭也。
段注䜭也各本作容也。或以伏生《尙書》思心曰容說之。今正。皃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心曰容,謂五者之德。非可以恭釋皃,以從《釋言》,以明聰釋視聽也。《谷部》曰:䜭者,深通川也。引䜭畎澮歫川。引申之,凡深通皆曰䜭。思與䜭雙聲。此亦門捫也,戸護也,髮拔也之例。謂之思者,以其能深通也。至若《尙書大傳》次五事曰思心。思心之不容。是謂不聖。《劉向》,董仲舒,班固皆以寛釋容。與古文《尙書》作五曰思,思曰睿爲異本。詳予所述《尙書》撰異。
从心。从𦥓。
段注各本作𦥓聲。今依《韵會》訂。《韵會》曰:自𦥓至心如絲相貫不絕也。然則會意非形聲。細以𦥓爲聲。固非之咍部字也。息茲切。一部。
凡思之屬皆从思。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人知思用囟,故願為欲。願必假思慮,故訓大頭,猶今云思想多者必腦精亮是也。
白话解释
思,把人事放在头脑、心坎。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囟”作声旁。所有与思相关的字,都采用“思”作边旁。
字形解说
從金文、戰國文字以及篆文字形觀之,思從心,表示內心的狀態;從囟,表示頭腦的思維。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隸變之後,囟與田同化,已不易看出原來的形義。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五年龏令思戈(金)戰國晚期

包2.78(楚)

郭.魯.1(楚)

說文‧思部

繹山碑(篆)秦

睡.為49(隸)秦

老子甲後177(隸)西漢

縱橫家書248(隸)西漢

美人大王鏡(隸)西漢

鄭季宣碑陰(隸)東漢

史晨碑(隸)東漢

熹.詩.伯兮(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容也。从心囟聲。凡思之屬皆从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