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的说文解字解释
壺
hú壺部 部 12画 U+58FA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戶吳切頁碼第345頁,第1字續丁孫
𡔲
異體壷、壺、𡔳、𡙞
昆吾圜器也。象形。从大,象其蓋也。凡壺之屬皆从𡔲。
附注高鴻縉《中國字例》:「字原象器形,上為其蓋,非从大……古代之壺則極類胡蘆,而附有裙足,頸旁並有兩耳。」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戸姑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980頁,第1字許惟賢第865頁,第10字
昆吾圜器也。
段注《缶部》曰:古者昆吾作匋。壷者,昆吾始爲之。《聘禮》注曰:壷,酒尊也。《公羊傳》注曰:壺,《禮器》。腹方口圓曰壷。反之曰方壷。有爵飾。又《喪大記》狄人出壷,大《小戴記・投壺》,皆壷之屬也。
象形。
段注謂。
从大象其葢也。
段注奄下曰:葢也。大有餘也。戶姑切。五部。
凡壷之屬皆从壷。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从大,象其蓋。
白话解释
壶:也叫“昆吾”,是一种圆球状的盛器。字形像圆形盛器的样子。字形采用“大”作边旁,“大”像盛器的盖子。所有与壶相关的字 都采用“壶”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及篆文諸形,都是上像壺蓋、中像器容與耳、下像底座的樣子,隸書則將壺蓋與器容、器耳的部分連筆變形。楷書則又據篆文之形,將其下的器容變作「」。在六書中屬於象形。規範字作「壶」。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前5.5.5(甲)

乙2924(甲)

存1239(甲)

庫203(甲)

庫475背(甲)

長隹壺爵(金)西周早期

員作旅壺(金)西周早期

番匊生壺(金)西周中期

伯戈冬觶(金)西周中期

虞侯政壺(金)西周晚期

芮大子白壺(金)西周晚期

食車父壺(金)西周晚期

圅皇父鼎(金)西周晚期

杞伯每亡壺蓋(金)春秋早期

薛侯壺(金)春秋中期

洹子孟姜壺(金)春秋晚期

陳喜壺(金)戰國早期

曾姬無卹壺(金)戰國早期

中山王昔壺(金)戰國晚期

東周左𠂤壺(金)戰國

說文‧壺部

睡.秦47(隸)秦

相馬經15上(隸)西漢

一號墓竹簡169(隸)西漢

禮器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昆吾圜器也。象形。从大,象其蓋也。凡壷之屬皆从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