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的说文解字解释
哲
zhé口部 部 10画 U+54F2
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陟列切頁碼第41頁,第23字續丁孫
𠺤
異體哲
知也。从口折聲。
悊
哲或从心。
嚞
古文哲从三吉。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哲字作悊,克鼎从心、从目、折聲;牆盤又加彳旁。王孫遺者鐘左上旁的訛變比較嚴重。」
小徐本
段注本
白话解释
哲,有知性,智慧。字形采用“口”作边旁,“折”作声旁。“悊”,有的“哲”字采用“心”作边旁。“嚞”,这是古文写法的 “哲”,采用三个“吉”会义。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心、折聲。從心,以示心靈思維的意思;折聲,除表示音讀外,兼表決斷。從心、折聲,表示思路明晰,遇事能有所取捨決斷的意思。或增「目」字,可強化「思路明晰」的意思。篆文承金文構形而來。篆文、隸書、楷書之形,或從口、折聲,取心、口相通的意思。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1

藤花榭本重文2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史墻盤(金)西周中期

大克鼎(金)西周晚期

王孫遺者鐘(金)春秋晚期

說文古文

說文‧口部

說文或體

白石神君碑(隸)東漢

譙敏碑(隸)東漢

池陽令張君殘碑(隸)孫吳

楷書
附检字
知也。从口折聲。(悊)哲或从心。(嚞)古文哲从三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