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瞽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瞽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目 部 18画 正文・午集中

正文・午集中

目部

18画,

U+77BD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公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五切,𡘋音古。說文》:目但有朕也。博雅》:盲也。釋名》:鼓也。瞑瞑然目平合於鼓皮也。周禮・春官・瞽矇》〔註〕:無目眹謂之瞽。莊子・逍遙遊》: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

又,瞽,樂官也。書・胤征》:瞽奏鼓。詩・周頌》: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註】目無明則耳聰,使爲樂官,名之曰瞽,因所掌而命名也。

又,御瞽,侍御樂工也。禮・玉藻》:御瞽幾聲之上下。

又,學名。禮・明堂位》:瞽宗,殷學也。【註】樂師,瞽矇之所宗,故謂瞽宗。周禮・春官・大司樂》:樂祖祭於瞽宗。

又,舜父名瞽瞍。書・堯典》:瞽子。【傳】無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別好惡,故時人謂之瞽,配字曰瞍,又通作鼓。前漢・古今人表》:鼓叜蟜牛子生舜。

康熙字典注解

〔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目部

〔瞽〕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鼓、目,五行属

〔瞽〕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目,鼓声。本义是瞎眼。

〔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ǔ] ⑴ 盲人,瞎子:“离娄微睇兮,~以为无明。”⑵ 瞎⑶ 古代乐师。⑷ 不达事理;没有见识;“弃老取少谓之~。”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