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菰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菰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艸 部 14画 正文・申集上

正文・申集上

艸部

14画,

U+83F0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古胡切。博雅》:菰,蔣也,其米謂之胡菰。西京雜記》:菰之有米者,長安人謂之雕胡,有首者謂之綠節。

又,地名。〈吳志・孫亮傳〉:諸葛誕別將于菰陂〔本段文原作:留贊爲誕別將蔣班所敗於菰陂,贊及將軍孫楞、蔣脩等皆遇害〕

又,借作孤。〈漢校官𥓓〉:履菰竹之廉。集韻》同「苽」。詳苽字註。

康熙字典注解

〔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菰〕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孤,五行属

〔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ū] ⑴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嫩茎称“茭白”、“蒋”,可做蔬菜。果实称“菰米”,“雕胡米”,可煮食。⑵ 同“菇”。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