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的说文解字解释
黑
hēi黑部 部 12画 U+9ED1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呼北切頁碼第338頁,第16字續丁孫
𪐗
異體黑
火所熏之色也。从炎,上出𡆧。𡆧,古窗字。凡黑之屬皆从𪐗。
附注王筠釋例:「囦為囱窗之古文。……而囱古音聰,《說文韻譜》亦收之『東部』,注曰『竈突』。今人亦呼竈突為煙囱,仍呼如聰,是煙所由出,故黑字從之。」
附注《說文新證》:「唐蘭釋黑字本象正面人形,而面部被墨刑,可從。其後下半部之『大』形亦繁化加點,《說文》遂誤以為『从炎』。」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呼北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948頁,第1字許惟賢第852頁,第1字
北方色也。
段注四字各本無。依青赤白三部下云東方色,南方色,西方色。黃下亦云地之色。則當有此四字明矣。今補。
火所熏之色也。
段注熏者,火煙上出也。此語爲从炎起本。
从炎,上出𡆧。
段注會意。𡆧古文囱字。在屋曰囱。大徐本此下增𡆧古䆫字。許本無之。呼北切。一部。隷作黑。
凡黑之屬皆从黑。
白话解释
黑,火熏形成的颜色。字形采用“炎”作边旁,“炎”的上部突出“囦”。“囦”,是古代“窻”字。所有与黑相关的字,都采用 “黑”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金文作
,近人唐蘭以為像面部受墨刑之人。金文容有可能,甲文則臉部沒有受刑的墨痕。又金文另一例作
,似可視為上像遭污染的煙囪,下為火的訛變,左右各兩點為火花,合而視之,倒近似《說文》的「黑」字。因檢以戰國文字,火確有作
形的。甲、金文一字多形,說又紛紜,而今之字形,絕大多數採篆文而定體,無疑《說文》是相當重要的依據。因此,凡《說文》之形,言之成理,可為楷書的初始,則從而說解,以明其源。篆文作
,由「
」、「炎」構成。
,像煙囪之形,外像其邊緣,內像擋物的柵欄,有獨立的形、音、義,屬象形。炎由火字上、下相承而成,義為火光上升,屬同文會意。因此,當二字相合成
,正可會出被火熏成的顏色。黑由
、炎構形,又和
、炎沒聲音關係,所以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字經隸書,形變作
,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燕758(甲)

𩫖伯又簋(金)西周早期

鑄子叔黑𦣞簠(金)春秋早期

曾174(楚)

說文‧黑部

睡.封23(隸)秦

老子甲149(隸)西漢

縱橫家書191(隸)西漢

武威簡.有司9(隸)西漢

史晨碑(隸)東漢

流沙簡.補遺2.8(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火所熏之色也。从炎,上出𡆧。𡆧,古窻字。凡黑之屬皆从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