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的说文解字解释
聚
jù㐺部 部 14画 U+805A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才句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546頁,第3字許惟賢第678頁,第3字
會也。
段注《公羊傳》曰:會猶冣也。注云:冣,聚也。按《冖部》曰:冣,積也。積以物言。聚以人言。其義通也。古亦叚埾爲聚。
从㐺。取聲。
段注才句切。古音在四部。
一曰邑落曰聚。
段注《平帝紀》。立學官。《郡國》曰學。縣道邑侯曰校。鄉曰庠。聚曰序。張晏曰:聚,邑落名也。韋昭曰:小鄉曰聚。按邑落,謂邑中村落。
白话解释
聚,人口会集。字形采用“”作边旁,采用“取”作声旁。人口会集的乡邑、村落叫“聚”。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從、取聲。從
,指眾人站在一起;取聲,聲兼義,表示聚集。凡從「取」聲的字如聚、冣、諏、陬等字都有聚集之意。篆文、隸書、楷書皆承戰國文字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望1卜(楚)

郭.性.53(楚)

說文‧㐺部

睡.為2(隸)秦

漢印徵西漢

楷書
附检字
會也。从乑取聲。邑落云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