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登的说文解字解释

登的说文解字解释

癶部 部 12画 U+767B

dēng

癶部

12画

U+767B

都滕切

𧰍,𤼼

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都滕切頁碼50頁,第4

登上車也。从𣥠、豆。象登車形。

𧰍

異體𤼼

𧰍籒文登从𠬞

附注段玉裁注:「引伸之,凡上陞曰登。」「籀文省𧯭之肉,小篆併肉収省之。」徐鍇繫傳:「豆非俎豆字,象形耳……籀文登從収,臣鍇曰:兩手捧登車之物也。登車之物,王謂之『乘石』。」

小徐本

卷别卷三反切丹增反頁碼147頁,第2行,第1

𧰍上車也。從癶、豆,爲登車形

鍇注臣鍇曰:「登車亦刺癶,難也。豆非爼豆字,象形耳。」

反切………頁碼147頁,第2行,第2

籒文登。從𠬞

鍇注臣鍇曰:「兩手捧登車之物也,登車之物,王謂之『乘石』。」

段注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都滕切古音第六部頁碼270頁,第5許惟賢120頁,第2

𧰍上車也。

段注引伸之凡上陞曰登。

从癶豆。象登車形。

段注都滕切。六部。

籒文登。从𠬞

段注按籒文省𢍪之肉。小篆併肉𠬞省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凡从豆皆有高舉意,古以豎為豆。

凡从豆之字皆有高舉義。豆,豎也。

白话解释

登,上车。字形采用“癶、豆”会义。像踏板登车的样子。,这是籀文写法的“登”字,字形采用“収”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或作「」,從?(),表示雙腳;從廾(),表示雙手;「」為登車之石鼓,或謂之「上馬石」。字像雙腳踏上馬石,雙手以助之。甲骨文又或作「」,也是雙腳踏上馬石,而無雙手輔助。金文字形上下仍從?、從廾,而其中的上馬石則作「」,與「豆」同形。戰國楚系文字或作「」,仍從?、從廾,而上馬石之形省作「」;楚系文字又作「」,無廾,而上馬石則作「」。秦系文字則作「」,從?、從豆,且?作「」,與「」形近,而為篆文、隸書及楷書字形之所本。《說文》另收有籀文「」,從廾,則與甲骨文及金文之構形同意。在六書中,甲骨文、金文、戰國楚系文字及《說文》籀文等之字形屬於會意附加實像,而戰國秦系文字、篆文及隸書、楷書等之字形,則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𤼼〕籀文登从𠬞。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