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疐的说文解字解释

疐的说文解字解释

叀部 部 14画 U+7590

zhì,dì

叀部

14画

U+7590

陟利切

𤴡,𨂬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陟利切頁碼124頁,第12

𤴡

異體𨂬、疐

𤴡礙不行也。从叀,引而止之也。叀者,如叀馬之鼻。从冖。此與牽同意。

附注段玉裁本作「从冂,此與牽同意」。並注:「冂,各本無,今補。從冂者,象挽之使止;如牽字,冂象牛縻,可引之使行也。故曰此與牽同意。」

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陟利反頁碼322頁,第5行,第1

𤴡礙不行也。從叀,引而止之也。叀者如叀馬之鼻,從此與牽同意。

鍇注臣鍇曰:「冂所引也。《詩》:『載疐其尾。』」

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陟利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634頁,第4許惟賢284頁,第5

𤴡礙不行也。

段注《釋言》云:疐,跲也。《豳風・毛傳》同。《足部》躓,跲也。跲,躓也。以《大學》懥亦作懫推之。則疐卽躓字。音義皆同。許不謂一字殊其義者,依字形爲之說也。如許說則《爾雅》、《毛傳》假疐爲躓。

从叀。引而止之也。叀者,如叀馬之鼻。

段注馬當作牛。牛鼻有桊。所以叀牛也。叀之義引伸讀同𦌾𦌾,綰也。有所牽掣之謂。楊雄《酒箴》曰:一旦叀礙。爲瓽所轠。謂汲井之缾略有牽絆。爲貯水大盆所擊碎也。字從叀者。如叀牛之鼻然。可使行亦可使止。故曰引而止之也。此說從叀之意。

从冂,此與牽同意。

段注冂各本無。今補。從冂者,象挽之使止。如牽字冂象牛縻可引之使行也。故曰此與牽同意。陟利切。古音在十一部。

詩曰:載疐其尾。

段注按《足部》引載躓其尾。必三家詩之異也。或同一《毛詩》而異字。如同一《周禮》故書,《儀禮》古文而或有異文。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礙不行也。从叀,引而止之也。叀者,如叀馬之鼻。从此與牽同意。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