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脂膏久殖也《易經》「朋盇戠」(訓聚也)。[一]
脂膏久殖也。段解「貨殖」頗迂拘。貨殖字正當作戠,戠,聚也(《易》「朋盍戠」)。[一] 《易•豫》:「勿疑朋盍簪」。陸德明釋文:「簪,《虞書》作戠;戠,叢令也」
白话解释
殖,脂膏久存而生虫。字形采用“歹”作边旁,采用“直”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說文‧歺部》:「殖,脂膏久殖也。从歺、直聲。」隸書形符「歺」隸變作「歹」,馬王堆漢墓帛書或存篆意作「?」。甲骨文「歺」作「」,像殘骨骨架。從歺,表示與死亡的意思相關;從直,表示音讀,是不示義的聲符,本義是脂膏久放而腐壞。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歹部

老子乙前115上(隸)西漢

王孝淵碑(隸)東漢

張壽殘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脂膏久殖也。从歺直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