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字形解说
甲骨文三例,第一例作,由「皿」、「丁」二字構成。從丁,乃頂之初文,示篤實義。從皿,聲符,注明音讀,兼表義。皿,本義為飯食用器。會二字得安寧義。第二例從丁、皿聲,外加小點,乃囗(音ㄨㄟˊ)之省,此方國繁文之例。第三例外加「宀」,示居家而安,從宀、
聲。金文二例,首例承自甲骨文第三例;第二例加「心」,示心中安寧,從丁、寍聲。戰國文字承自金文第二例。篆文承自金文第二例,所從「丁」訛變作「丂」。隸書承自戰國文字,所從「皿」變易作「罒」。楷書承自隸書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規範字作「宁」。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林1.27.8(甲)

寧母父丁方鼎(金)商代晚期

盂爵(金)西周早期

中山王昔鼎(金)戰國晚期

妾子𧊒壺(金)戰國晚期

說文‧丂部

睡虎地簡50.94(隸)秦

春秋事語62(隸)西漢

竟寧雁足鐙(隸)西漢

孔宙碑陰(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願詞也。从丂寍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