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息郞切頁碼第46頁,第11字續丁孫
𠷔
異體𠸶、喪
亡也。从哭从兦。會意。兦亦聲。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喪』字,假借『桑』字,加『口』形為分化符號,『口』形由二至五不等。其後『桑』形訛變得失去了表音功能,於是金文在字的下方變成『亡』形。」
小徐本
段注本
白话解释
丧,失去亲人。字形采用“哭、亡”会义。“亡”也是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口(口形從一到五不等,與口舌之口無關,為指事分化符號)、桑聲。從口,為指事分化符號,以區別逃亡與桑樹的不同用法;桑聲,表其音讀。喪字本義為逃亡,先假借「桑」字表義,後來才分化出從口、桑聲的專用字。金文或增偏旁「走」字,以強化喪字的字義,或增「亡」字,以強化喪字的音讀。戰國文字字形相承「亡聲」的構形。篆文受到死喪之義的影響,構形調整為從哭、亡聲。隸書、楷書承篆文構形而來,而趨於符號化。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粹470(甲)

後2.35.1(甲)

毛公鼎(金)西周晚期

洹子孟姜壺(金)春秋晚期

郭.語1.98(楚)

郭.老丙.10(楚)

郭.老丙.8(楚)

郭.老丙.9(楚)

說文‧哭部

睡.日甲136(隸)秦

老子甲157(隸)西漢

武威簡.服傳37(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熹.易.乾文言(隸)東漢

徐美人墓志(隸)西晉

孟孝琚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亾也。从哭从亾。會意。亾亦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