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意思
纸上谈兵的意思解释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例句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辨析见“夸夸其谈”。
谜语《孙子》;军书;军事论文;赵括打仗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纸上谈兵的词典解释
词语解释
纸上谈兵[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⒈ 比喻夸夸其谈,不切实际。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英armchair strategy; engage in idle theorizing; fight only on paper;
引证解释
⒈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 时 赵国 名将 赵奢 之子 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以为天下无敌。尝与其父言兵事,父虽不能难倒他,但不以为然。后 赵括 代 廉颇 为将,在 长平 之战中为 秦 将 白起 所败, 赵 卒被坑者数十万人。 赵国 名臣 蔺相如 曾说“括 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后因谓空谈理论不切实际为“纸上谈兵”。亦作“纸上谭兵”。
引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
老舍 《四世同堂》三四:“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通常他是无时无刻不在谈着发财的门径的。但多半是纸上谈兵的淡话,只图口头上快意,决不想到实行。”
国语辞典
纸上谈兵[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⒈ 战国时赵括,擅长谈论兵法,不知变通,长平一役大败,赵军被坑杀四十万人的故事。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不合实际的空谈、议论。
引《红楼梦·第七六回》:「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这些营务事情,如非亲身阅历,决不能言之中肯。」
近空言无补
纸上谈兵造句
1.面对千军万马,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要胆怯到草木皆兵,要知己知彼,然后声东击西、攻其不备,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2.井然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就是会异想天开,今天说要做个这个,明天说要做个那个,都是纸上谈兵,天马行空,没有一点可执行性。
3.然而,该政府根本无意推行,一切只是纸上谈兵。
4.死记硬背得不到真知识,投机取巧学不到真本领;纸上谈兵学不到真本事,闭门造车结不出好硕果。
5., 我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通背拳赵师傅是正宗,我又怎么敢班门弄斧?
6., 台电核能四厂施工及营运需用海域?围图,是在纸上谈兵和事实相违背,因为台电不是在做游泳池,海域的潮汐是流动,影响所即将是整个三貂湾甚及宜兰南方澳。
7.有一些地方官员习惯于打官腔,念讲稿,照本宣科,纸上谈兵,说套话,这些都是弊病,是无能的表现。
8.文人读武事,大都纸上谈兵;武将论文章,半属道听途说。
9.关于足球,小明向来喜欢纸上谈兵,一跟别人谈起足球就兴高采烈,常常说得跟他观点不一样的同学哑口无言。
10., 他以为他可以将计就计靠近敌方,然后出其不意地攻下阵地,可事实证明他设想的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翻译
- talk about stratagems on paper
- воевáть на бумáге(пустáя болтовня)
- 机上(きじょう)の空論(くうろん),ペーパー·プラン
- Kriegführung auf dem Papier(vom grünen Tisch aus Schlachten schlagen)
- discussions en l'air(ne connaǐtre la guerre que sur le papi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