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 › 言不尽意的意思

言不尽意的意思

拼音yán bù jìn yì

注音一ㄢˊ ㄅㄨˋ ㄐ一ㄣˋ 一ˋ

繁体言不盡意

近义词 言外之意意味深长

反义词 言之无物空洞无物

言不尽意的意思解释

言:说的话;尽:完全。指说的话不能表达全部的意思。多用于信的末尾。

例句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

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尽意”,不能写作“进义”。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书信末尾。

言不尽意的词典解释

词语解释

言不尽意[ yán bù jìn yì ]

⒈  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晋欧阳建《言尽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后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意有未尽。

⒉  魏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三国魏荀粲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

引证解释

⒈  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

《易·繫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晋 欧阳建 《言尽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
朱自清 《诗文评的发展》:“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
后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意有未尽。 宋 苏轼 《与范元长书》之二:“临纸哽塞,言不尽意。”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三折:“写就了也,我念一徧:不才妾 萧淑兰 病中作词一闋,词寄《菩萨蛮》,奉上文郎 云杰 翰座,谨望挽回春色。词不尽言,言不尽意。”

⒉  魏 晋 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 三国 魏 荀粲 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繫表之言”都是“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粃。”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国语辞典

言不尽意[ yán bù jìn yì ]

⒈  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表达出来。今常用于书信的结尾,以表情深不尽之意。明·贾仲名。

《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萧淑兰·第三折》:「病中作词一阙,词寄菩萨蛮,奉上文郎云杰翰座,谨望挽回春色。词不尽言,言不尽意。」

书不宣意

言不尽意造句

1.不因寂寞才想你,而因想你才寂寞。孤独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想你太深。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情,情不自禁地对你说声:我真的好想你!

2.《绝鉴》以一个精心构思的“鉴宝”故事折射出当下世态人心,取材别样,视角独特,展示了一种不甘为世俗的力量所玷污的清纯人格,言不尽意,耐人咀嚼。

3.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情,情不自禁地对你说声:我真的好想你!

4.《绝鉴》以一个精心构思的“鉴宝”故事折射出当下世态人心,取材别样,视角独特,展示了一种不甘为世俗的力量所玷污的清纯人格,言不尽意,耐人咀嚼。

言不尽意的翻译

    1. I've got to end this letter now though I have so much more to tell you.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