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的意思
文质彬彬的意思解释
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例句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身穿一身学生装,显得文质彬彬。
正音“质”,不能读作“zī”。
辨形“彬”,不能写作“斌”。
辨析文质彬彬和“温文尔雅”都形容人态度温和、从容、举止斯文。但文质彬彬偏重于从容;有时还可以表示有风度;有气派;口语中也可用;“温文尔雅”偏重于温和;仅用作书面语。
谜语中山先生素有礼貌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用于男性。
文质彬彬的词典解释
词语解释
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 ]
⒈ 原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
英gentle; balance of outward grace and solid worth; combination of elegance end plainness;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文质斌斌”。
⒉ 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彩,又很朴实。
引《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后汉书·章帝纪》:“敷奏以言,则文章可採;明试以功,则政有异迹。文质彬彬,朕甚嘉之。”
《南史·庾杲之刘怀珍等传论》:“怀珍 宗族文质斌斌,自 宋 至 梁,时移三代,或从隐节取高,或从文雅见重。”
明 刘基 《梅颂》:“文质彬彬,德之仪兮。”
章炳麟 《论式》:“如曏者一二耆秀,皆浮华交会之材,譁世取宠之士,嘘枯吹生之文,非所谓文质彬彬者也。”
⒊ 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
引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三折:“见如今御史臺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四章:“陈教授 文质彬彬从容不迫地说。”
国语辞典
文质彬彬[ wén zhí bīn bīn ]
⒈ 文采和实质均备,配合谐调。语出后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唐·王勃〈三国论〉:「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也作「彬彬文质」。
引《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镜花缘·第一五回》:「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文质彬彬,极其清秀。」
近温柔敦厚 温文尔雅
反龙骧虎步 俗不可耐
文质彬彬造句
1.这位总经理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大作为,而且风度翩翩,文质彬彬。
2.别看他平日文质彬彬,打起球来,可一点都不让对方有喘气机会。
3.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身穿一身学生装,显得文质彬彬。
4.君子兰的花开得庄重有序,真象文质彬彬的君子啊!
5.他的身旁坐着一个看起来二十许的年轻人,微胖的身材,神态自若,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6.典雅的客厅,最能彰显主人的文质彬彬……
7.一个文质彬彬的清秀男孩在实验药品。
8.和以前那个我们所认识的文质彬彬的女孩相比,她已是判若两人。
9.别看小兵文质彬彬的,干起活来可像个小老虎。
10.那个长得文质彬彬的男孩从老师的办公室出来后就神采奕奕的在花园里漫步了一会儿,然后健步如飞的跑到李宁的面前,低声细语的说点什么,便一同回教室了。
文质彬彬的翻译
- suave
- деликáтый(быть мягким в обращении)
- 上品(じょうひん)で礼儀正(れいぎただ)しい
- gebildet und hǒflich
- manières doucereus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