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髁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髁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骨 部 18画 正文・亥集上

正文・亥集上

骨部

18画,

U+9AC1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集韻𡘋苦臥切,音課。說文》:髀骨也。博雅》:臎髁,𩪜也。廣韻》:膝骨。

又,《集韻》:苦果切,音顆。又,苦禾切,音科 —— 義𡘋同。

又,《集韻》:苦瓦切,音跨。莊子・天下篇》:謑髁無任。【釋文】謑髁,不正貌。王云:猶謹刻也。韻會》:髁,今作骻。

又,《集韻》:苦會切,音檜 —— 義同。或作𡱼

康熙字典注解

〔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骨部

〔髁〕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骨、果,五行属

〔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kē] ⑴ 骨头上的突起,多长在骨头的两端,亦指大腿骨或膝盖骨。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