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鞨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鞨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革 部 18画 正文・戌集中

正文・戌集中

革部

18画

U+97A8

康熙字典原文

廣韻》:胡葛切;《集韻》、《韻會》、《正韻》:何葛切,𡘋音曷。玉篇》:靺鞨。廣韻》:靺鞨,蕃人名。唐書・北狄傳》:黑水靺鞨,居肅愼地,亦曰挹婁,元魏時曰勿吉。

又,紅靺鞨。唐寶記》:靺鞨國產寶石,大如栗,中國謂之靺鞨。

又,《廣雅》:鞨,履也。

又,《廣韻》、《集韻𡘋食列切,音舌。廣韻》:治皮。亦作㓭,《集韻》又作碟。

又,《集韻》:士列切,音𨵊 —— 義同。或作𧤠𠞃

又,《正韻》:莫轄切,音帓。揚子《方言》:鞨巾,俗人帕頭是也。列子・天問篇》:北國之人,鞨巾而裘。

康熙字典注解

〔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鞨〕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曷

〔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é] ⑴ 履。⑵ 〔靺~〕见“靺”。⑶ 帕头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