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郲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郲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lái

邑 部 15画 正文・酉集下

正文・酉集下

邑部

15画

U+90F2

康熙字典原文

廣韻》:落哀切;《集韻》:郎才切,𡘋音來 —— 地名。左傳・隱十一年》:公會鄭伯于時來。【註】時來,郲也。滎陽縣東有郲城,鄭地也。

又,山名。前漢・王尊傳》:行部至卭郲。【註】卭郲,山名也。在蜀郡嚴道縣。

又,《廣韻》:落猥切,音磥 —— 𨝀郲,不平貌。

康熙字典注解

〔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郲〕字拼音是lá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來、⻏

〔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ái] ⑴ 古国名,中国春秋时被齐所灭。故地在今山东省龙口市莱子城一带。亦作“莱”。⑵ 古地名,中国春秋时属郑,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厘城旧址。⑶ 姓。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