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瞏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瞏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目 部 15画 正文・午集中

正文・午集中

目部

15画

U+778F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正韻》:渠營切;《集韻》、《韻會》:葵營切,𡘋音瓊。說文》:目驚視也。黃帝・素問》:少陽終者,百節皆縱,目瞏絕系。【註】直眂如驚貌。

又,瞏瞏,無所依也。詩・唐風》:獨行瞏瞏。【註】瞏,本作煢,又作焭。正字通》與通。

又,憂也。詩・周頌》:瞏瞏在疚。正字通》:今《》作嬛,字譌義同。〇【按】瞏與惸通。俗作㒌、𡞦𠊫𡦃𡘋非。

又,《集韻》:旬宣切,音旋 —— 復返也。與還、𢕼𡘋同,通作旋。

說文》:从目,袁聲。俗作睘,譌作𦊷

康熙字典注解

〔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目部

〔瞏〕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ióng、huá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罒、袁

〔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ióng] ⑴ 目惊。⑵ 古同“茕”,孤独。 [huán] ⑴ 古同“还”,复返。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