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璪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璪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zǎo

玉 部 18画 正文・午集上

正文・午集上

玉部

18画

U+74AA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子晧切,音早 —— 雜采絲貫玉爲冕飾。禮・郊特牲》:戴冕璪十有二旒。

又,通作藻。說文》玉飾,如水藻之文,引〈虞書〉曰:璪火黺米。〇【按】《書・益稷》今本作藻。禮・禮器》:天子之冕朱綠藻。【註】藻絜而文,衆采如之,故曰藻。

又,通作繅。儀禮・聘禮》:啓櫝取圭垂繅。【註】今文繅作璪。

康熙字典注解

〔璪〕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璪〕字拼音是zǎ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喿

〔璪〕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ǎo] ⑴ 古代刻在玉上或画在衣裳上的水藻花纹。⑵ 古代垂在冕上用以穿玉的五彩丝绦。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