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琊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琊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玉 部 12画 正文・午集上

正文・午集上

玉部

12画,

U+740A

康熙字典原文

字彙》:余遮切,音耶 —— 琅琊,卽琅邪,地名。山海經》:琅琊臺在渤海閒。

又,《韻補》叶詳余切,音徐。揚雄・徐州牧箴》:降周任姜,鎭於琅琊;姜氏絕苗,田氏攸都。

康熙字典注解

〔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琊〕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邪,五行属

〔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á] ⑴ 〔琅琊〕也作“琅邪”、“瑯琊”。①郡名。秦置。旧治在今山东省胶南市境。《字彙•玉部》:“琊,琅琊,即琅邪。地名。②山名。一在山东省胶南市境,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游登此,建琅琊台和石碑。一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因晋琅琊王伷平吴尝驻此得名。《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觀於轉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