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瑒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瑒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玉 部 14画 正文・午集上

正文・午集上

玉部

14画

U+7452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丑亮切;《正韻》:尺亮切,𡘋音悵。說文》:圭尺二寸有瓚,以祠宗廟者。【徐曰】瓚亦杓也。

又,通作鬯。〈周語〉:玉鬯往獻。【註】鬯酒之圭,長尺二寸,有瓚,所以灌地降神之器。

又,《廣韻》:徒杏切;《集韻》:丈梗切;《韻會》:杖梃切;《正韻》:杖梗切,𡘋音挺 —— 義同。

又,《集韻》:待朗切;《正韻》:徒黨切,𡘋音蕩。前漢・王莽傳》:瑒琫瑒珌。【註】瑒,音蕩 —— 玉名也。

又,《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𡘋音陽 —— 義同。

又,人名。曹丕〈典論論文〉:汝南應瑒德璉。又,唐有申屠瑒。

康熙字典注解

〔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瑒〕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àng、yá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昜

〔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áng] ⑴ 均见“玚”。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