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旟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旟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方 部 20画 正文・卯集下

正文・卯集下

方部

20画

U+65DF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𡘋音兪。說文》:錯革畫鳥其上,所以進士衆。旟旟,衆也。爾雅・釋天》:錯革鳥曰旟。【註】此謂合剝鳥皮毛置之竿頭。卽《禮記》云:載鴻及鳴鳶。【疏】錯,置也;革,忽也 —— 畫急疾之鳥於縿也。釋名》:鳥隼爲旟。旟,譽也。軍吏所建,急疾趨事則有稱譽也。詩・鄘風》:孑孑干旟。周禮・春官・司常》:鳥隼爲旟。【又】州里建旟。【註】鳥隼,象其勇健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鳥旟七斿,以象鶉火。【註】畫朱雀及隼於斿縿之上也。【疏】縿,旗之正幅;斿則末垂者。

又,《詩・小雅》:匪伊卷之,髮則有旟。【傳】旟,揚也。

康熙字典注解

〔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方部

〔旟〕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𭤨、與

〔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ú] ⑴ 古代画着鸟隼的军旗:“鸟隼为~。”⑵ 泛指旗帜⑶ 扬起,翘起:“匪伊卷之,髮则有~。”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