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斝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斝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jiǎ

斗 部 12画 正文・卯集下

正文・卯集下

斗部

12画

U+659D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古雅切;《集韻》、《韻會》、《正韻》:舉下切,𡘋音賈。說文》:玉爵也。从吅、从斗冂,象形,與爵同「意」。或說斝受六升。詩・大雅》:洗爵奠斝。周禮・春官・司尊彝》:用斝彝、黃彝。禮・明堂位》:爵夏后氏以琖,殷以斝,周以爵。【註】斝畫禾稼也。正字通》:兩柱交似禾稼,故曰斝。

又,《集韻》:居迓切;《正韻》:居亞切,𡘋音駕 —— 義同。

說文》:俗作斚,非。

康熙字典注解

〔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斗部

〔斝〕字拼音是jiǎ,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吅、󶄋

〔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ǎ] ⑴ 古代青铜制贮酒器,圆口,有流、柱、鋬与三足,供盛酒与温酒用。后借指酒杯。《説文•斗部》:“斝,玉爵也。夏曰琖,殷曰斝,周曰爵。”《廣雅•釋器》:“斝,爵也。”⑵ 通“稼”。禾稼。《周禮•春官•司尊彝》:“秋嘗冬烝,裸用斝彝、黄彝。”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