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旐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旐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方 部 12画 正文・卯集下

正文・卯集下

方部

12画

U+65D0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治小切;《集韻》、《韻會》:直紹切,𡘋音肇。說文》:蛇四游,以象營室,游游而長。釋名》:蛇爲旐。旐,兆也。知氣兆之吉凶,建之於後,察度事宜之形兆也。詩・小雅》:設此旐矣。周禮・春官・司常》:蛇爲旐。【又】縣鄙建旐。【註】蛇,象其扞難避害也。

又,《爾雅・釋天》:緇廣充幅長尋曰旐。【註】帛全幅長八尺者也。禮・檀弓》:綢練設旐夏也。【註】旌之旒緇布廣充幅長尋曰旐。

康熙字典注解

〔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方部

〔旐〕字拼音是zhà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𭤨、兆

〔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ào] ⑴ 古代的一种旗子,上面画着龟蛇:“龟蛇为~。”⑵ 引魂幡:“飞~翩以启路。”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