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䴴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䴴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麥 部 16画 正文・亥集下

正文・亥集下

麥部

16画

U+4D34

康熙字典原文

集韻》:托協切,音帖 —— 餠屬。爾雅・釋草》衆秫〔註〕:謂䴴粟也。

又,動䴴,西南夷。後漢・明帝紀》:永平十七年,西南夷白狼、動䴴諸種,慕義貢獻。

又,《集韻》:尼占切,音黏。後漢・華佗傳》:佗授人漆葉靑䴴散〔佗授以漆葉靑䴴散〕。靑䴴,藥草。一名地節,一名黃芝。

亦作黏。

康熙字典注解

〔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麥部

〔䴴〕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iè、ni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麥、占

〔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iè] ⑴ 饼类。 [nián] ⑴ 〔青䴴〕藥草名。⑵ 同“黏”。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