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五雞切;《集韻》、《韻會》、《正韻》:硏奚切,𡘋同「猊」。《說文》:狻麑,獸也。《爾雅・釋獸》:狻麑,如虦猫,食虎豹。【註】卽獅子也。出西域。漢順帝時,疏勒王獻幇牛及獅子。《穆天子傳》:狻猊日行五百里。
义又,鹿子也。《禮・玉藻》:麑裘靑豻褎,絞衣以裼之。《論語》:素衣麑裘。【疏】麑裘,鹿子皮以爲裘也。
义又,人名。鉏麑,晉力士。見《左傳・宣三年》。
又,《集韻》:綿批切,音迷 —— 義同。
康熙字典注解
〔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鹿部。
〔麑〕字拼音是ní,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鹿、兒。
〔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í] ⑴ 幼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