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凿壁的意思解释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例句因效匡衡凿壁之义,于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书房壁》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勤学。
典故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匡衡凿壁的词典解释
词语解释
匡衡凿壁[ kuāng héng záo bì ]
⒈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引证解释
⒈ 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引《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 稚圭。勤学而无烛,隣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清 李渔 《闲情偶记·居室》:“因效 匡衡 凿壁之义,於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匡衡凿壁造句
1.“路不拾遗”、“负荆请罪”、“匡衡凿壁”、“程门立雪”等比比皆是的典故,佐证了一部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史。
2.即便是寒门子弟,也谨记耕读传家,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
3.“路不拾遗”、“负荆请罪”、“匡衡凿壁”、“程门立雪”等比比皆是的典故,佐证了一部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史。
4.西汉匡衡凿壁借光,晋代车胤囊萤照读,历来被当作苦学的典范,一灯而不可求,足见其贫,借光也要读书,足显其志。
5.“路不拾遗”、“负荆请罪”、“匡衡凿壁”、“程门立雪”等比比皆是的典故,佐证了一部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史。
匡衡凿壁的翻译
暂无翻译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