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 › 沆瀣一气的意思

沆瀣一气的意思

拼音hàng xiè yī qì

注音ㄏㄤˋ ㄒ一ㄝˋ 一 ㄑ一ˋ

繁体沆瀣一氣

近义词 狼狈为奸同流合污

反义词 精诚团结志同道合肝胆相照

沆瀣一气的意思解释

沆瀣:夜间的水气。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例句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正音“沆”,不能读作“kēng”、“kàng”。

辨形“沆”,不能写作“沉”;“气”,不能写作“起”。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典故隋唐时,读书人要做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唐僖宗当政期间,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考试,各地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读书人,来到长安应考。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很有才学,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觉得好,就把地录取了。发榜那天,崔瀣见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称他为恩师。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为座主,见到崔涩瀣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门生;显得格外高兴。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来是一个词。表示夜间的水气、雾露、于是,爱凑趣的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象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

沆瀣一气的词典解释

词语解释

沆瀣一气[ hàng xiè yī qì ]

⒈  唐科举考试中,考官崔沆取中了一名叫崔瀣的考生,有人嘲笑道:“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见钱易《南部新书》)。后比喻意趣投合的人勾结在一起。

act in collusion with; wallow in the mire with; like attracts like; people of the same ilk;

引证解释

⒈  后用以喻气味相投的人联结在一起。多用于贬义。

宋 钱易 《南部新书》戊集载, 唐 代 崔瀣 参加科举考试,被考官 崔沆 录取。当时有人嘲笑说:“座主门生, 沆 瀣 一气。”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太医》:“天之报施老奴者,如此不爽,纵有百子,亦必沆瀣一气,岂復有以德报怨者?”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三:“舟中员司未必与使馆沆瀣一气,其中安知无矜悯予而为予援应者?”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呸!还让我当你的助手,沆瀣一气,为虎作伥!”

国语辞典

沆瀣一气[ hàng xiè yī qì ]

⒈  唐时崔沆为主考官,录取了崔瀣,人们因此笑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见宋·钱易《南部新书戊》。比喻气味相投,后多用于贬义。

《孽海花·第三四回》:「皓冬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

通同一气 通合一气

各怀鬼胎 泾渭严分

英语to act in collusion (idiom)​; in cahoots with, villains will look after one another

德语einander in die Hände spielen , gleich und gleich gesellt sich gern , mit jn. unter einer Decke stecken

沆瀣一气造句

1.鸟尽弓藏后,我们一家子酒囊饭袋,沆瀣一气,我和妹妹更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

2.这两个人,一个尖酸,一个刻薄,沆瀣一气,到处惹是生非。

3.它高效顺畅,上挂下联,各尽所能,各得其利;它利欲相投,沆瀣一气,互相庇护,能量惊人。

4.宋高宗赵构与秦桧可以说是天作地合的一对昏君奸臣,他们在卖国乞降、认敌作父、摧残爱国力量、迫害民族英雄岳飞等罪恶活动中,沆瀣一气,臭味相投。

5.二百零一、当日,端方则参劾赵尔丰已与王人文“沆瀣一气”,“庸懦无能,实达极点”,建议中央政府先派重臣赴川查办,另派袁世凯出任四川总督,要求果断行动。

6.鸟尽弓藏后,我们一家子酒囊饭袋,沆瀣一气,我和妹妹更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

沆瀣一气的翻译

    1. collaborate in evildoing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