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携幼的意思解释
扶:挽着;携:带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
例句乡里人听见锣响,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正音“扶”,不能读作“fū”。
辨形“幼”,不能写作“幻”;“携”,不能写作“挟”。
谜语三代人出门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扶老携幼的词典解释
词语解释
扶老携幼[ fú lǎo xié yòu ]
⒈ 扶着老人,搀着小孩子。形容所有的人都出动了,老人、小孩也不例外。
例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战国策·齐策》
英holding the old by the arm and the young by the hand; help the aged and young; support the old and carry the young;
引证解释
⒈ 扶着老人,领着小孩。多形容某些欢迎、投奔、逃亡等场合人们成群结队而行的情况。见“扶老携幼”。
引《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 就国於 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宋 陈师道 《上元致语》:“扶老携幼,乐闻鐘鼓之音;叠足排肩,愿见衣冠之会。”
《三国演义》第四一回:“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絶。”
亦作“扶老携幼”。 巴金 《灭亡》第十章:“我亲眼看见每天早晨那些瘦得和死尸一样缠着破布的人,拿着破碗碎罐扶老携幼源源而来。”
国语辞典
扶老携幼[ fú lǎo xī yòu ]
⒈ 搀扶著老人,带领著小孩。形容民众成群结队而行。也作「携老扶弱」、「携老扶幼」、「携老挈幼」、「携幼扶老」。
引《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儒林外史·第一回》:「乡里人听见锣响,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
扶老携幼造句
1.可是他们又大多扶老携幼、拖家带口的,身上也都带着各种各样的包袱,有些人甚至连锅碗瓢盆都带上了。
2.医院门口已经是川流不息,有扶老携幼,有垂头丧气的,有行色匆匆的……当然还有满面春风的,喜气洋洋的。
3.他经常扶老携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他经常扶老携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一百十五、正月十五元宵乐,男女老少笑盈盈。品尝元宵甜在心,欢声笑语说不停。再往大街花灯赏,扶老携幼快乐行。生活丰富又多彩,幸福美满无刀兵。祝你佳节好运临,万事顺利送福音!
6.他们身穿整齐便服,扶老携幼,拖男带女,在百万行主题歌中鱼贯进入孙逸仙大马路和冼星海大马路地段的起步集合点。
7.首当其冲的是塞尔维亚,“整个国家处在逃跑之中”,百姓扶老携幼,号泣于道。
8.两人的曲声越来越大、跑调处越来越多,隔壁老爹的锤音也越来越响、越来越密,龙行天家里最后一窝恋旧的老鼠,也扶老携幼落荒逃走了。
9.医院门口已经是川流不息,有扶老携幼,有垂头丧气的,有行色匆匆的……当然还有满面春风的,喜气洋洋的。
10.不过这里的菜依然著名,每逢周末节日,许多市民都扶老携幼来游览,也有人把祖先灵位安放在这里供奉。
扶老携幼的翻译
- support old folk and lead children
- поддéрживать пóд руку старикóв и ребятишек
- 老を助(たす)け幼(よう)を携(たずさ)え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