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的意思
道貌岸然的意思解释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例句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四回)
辨形“岸”,不能写作“安”。
辨析道貌岸然和“一本正经”;都形容外表正经庄重的样子。不同在于:①道貌岸然偏重在“庄重”;多指神态;“一本正经”;多指表情、脸色;也指神态。②道貌岸然含有“表面上高尚、尊贵、高洁”的意思;实际上都往往道德败坏;灵魂丑恶;“一本正经”一般不能表示这种装模作样;表里截然相反的意思。③“一本正经”含有“很认真”的意思;道貌岸然没有。
谜语滨江路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嘲讽人。
道貌岸然的词典解释
词语解释
道貌岸然[ dào mào àn rán ]
⒈ 庄重、威严的样子。现多讽刺假装正经、表里不一。
例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英artificial outward saintliness; appearance of man of integrity; hypocratical devoteness pose as one of high morals;
引证解释
⒈ 容色神态庄严的样子。
引清 龚炜 《巢林笔谈·谒敬亭先生》:“先生道貌岸然,接对谦和。”
今多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鲁迅 《准风月谈·吃教》:“宋 儒道貌岸然,而窃取禅师的语录。”
亦作“道貌儼然”。 巴金 《家》九:“爷爷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
⒉ 容色神态庄严的样子。
引清 龚炜 《巢林笔谈·谒敬亭先生》:“先生道貌岸然,接对谦和。”
今多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鲁迅 《准风月谈·吃教》:“宋 儒道貌岸然,而窃取禅师的语录。”
亦作“道貌儼然”。 巴金 《家》九:“爷爷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
国语辞典
道貌岸然[ dào mào àn rán ]
⒈ 学道的人,容貌庄严肃穆。亦指外表庄重严肃的样子。后用以形容外表故作正经,而心中实不如此。也作「道貌凛然」、「岸然道貌」。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四回》:「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只打听忌吃什么?」
近一本正经
反嬉皮笑脸
英语sanctimonious, dignified
法语avoir une apparence digne, moralisateur
道貌岸然造句
1.阳台上那些道貌岸然可尊可敬的先生们彼此一阵交头接耳,贝灵汉总督表达了这阵窃窃私语的主旨,他说话时语气庄重威严,不过仍含有对他招呼着的那年轻牧师的尊敬。
2.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暗地裡却是偷鸡摸狗,寡廉鲜耻!
3.而且,挪威和冰岛还指出,它们在管理鱼群方面要比那些道貌岸然、反对捕鲸的欧盟国家做得好的多。
4.飞兄,虽然你我今日初识,不过,你比那道貌岸然的家伙有意思多了!放心,纵使今日我林凡不幸败北也定会制造机会让飞兄先走!
5.人模狗样道貌岸然的赵之龙虽然被当面拒绝了,可并无恼怒的意思,来之前他就有了心理准备,如果这个漂亮女人这么容易就屈服,早就成为别人的禁脔了。
6.这个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实是个伪君子。
7.其实身处乱世,象南平王这种真小人,远比那些藩镇和朝廷中表面道貌岸然,实则男盗女娼的伪君子要干净的多。
8.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像个正人君子,实际上一肚子坏水,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9.不要看他平日谈笑风生,一到正式场合就道貌岸然起来了。
10.吐温在小说《竞选州长》中,对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进行了无情的嘲讽与揭露。
道貌岸然的翻译
- pose as a person of high morals
- нрáвственный с виду
- 道徳家気どりでまじめくさった顔つきをしているさま
- scheinheilig
- avoir un air solennel,dig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