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的意思
抱薪救火的意思解释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例句(1)上个月他因旷课,考试没有及格,你不帮他补课,还约他跳舞,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2)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简直是抱薪救火?
正音“薪”,不能读作“chái”。
辨形“薪”,不能写作“新”。
谜语最可怕的救火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灾祸。
典故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
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抱薪救火的词典解释
词语解释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
⒈ 抱着柴草救火。比喻欲除其害,反助其势。
例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史记·魏世家》
英carry faggots to put out a fire; take oil to extinguish the fire;
引证解释
⒈ 比喻以错误的做法去消灭祸患,反而使祸患扩大。
引《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 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史记·魏世家》作“譬犹抱薪救火”。 《汉书·董仲舒传》:“法出而姦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其亡益也。”
宋 王安石 《上运使孙司谏书》:“常恐天下之势,积而不已,以至于此,虽力排之,已若无奈何,又从而为之辞,其与抱薪救火何异?”
《宋史·李宗勉传》:“或谓其势彊盛,宜於讲和,欲出金繒以奉之,是抱薪救火,空国与敌矣。”
国语辞典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
⒈ 抱著木柴去救火。比喻处理事情的方法错误,以致虽有心消弭祸害,却反使祸害扩大。也作「抱薪救焚」、「负薪救火」。
引《淮南子·说山》:「止言以言,止事以事,譬犹扬堁而弭尘,抱薪而救火。」
《史记·卷四四·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近火上浇油 扬汤止沸
英语lit. to carry firewood to put out a fire (idiom); fig. to make a problem worse by inappropriate action
法语(expr. idiom.) éteindre un feu avec du bois sec, s'y prendre mal et ne faire qu'empirer la situation
抱薪救火造句
1.青松子万万没想到这不但没达到效果,反而有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味道。
2.立委批评金钱外交就如同抱薪救火,对方有所仗恃,当然予取予求了。
3.股市都已崩盘了,分析师还在劝投资人继续加码,岂不是在抱薪救火?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6.对於对方的无理要求,我们不能太软弱,否则无异抱薪救火,只有招来更多的麻烦。
7.他们斗得这么激烈,是因为你那次调解不当,有如抱薪救火。
8.对方需索无度,如果一味应了他,那我们岂不是在抱薪救火?
9.数天之内,涉事方从抱薪救火到柳泣花啼,事件演变得令人无不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10.当我们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而不是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的翻译
- adopt a wrong method to save a situation and end up by making it worse
- носить дровá на пожá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