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的组词
喀组词的词语有那些?
答:喀字的常见组词有:日喀则市、喀斯特地貌、喀拉喀托火山、坦噶尼喀湖、喀喇昆仑山、喀布尔、喀吧、喀秋莎、马拉喀什、喀哒、喀什市、唠喀、喀斯特高原、嘁哩喀喳、阿喀琉斯、喀麦隆、的的喀喀湖、巴尔喀什湖、喀喇昆仑山脉、喀尔巴阡山脉、达喀尔、喀喀、新喀里多尼亚、喀嚓、喀杂、喀斯特、喀啦、马斯喀特、廓尔喀人、巴颜喀拉山脉、喀土穆、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来查看组词信息。
含有喀的词语和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 巴颜喀拉山脉 | ⒈ 在青海省东南部。昆仑山脉东段的南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除个别山峰外,海拔在5000米以下。同名主峰海拔5267米。山麓为良好牧场。 |
| 日喀则市 | ⒈ 在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与年楚河在境内汇流。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设市。人口8.51万(1995年)。为西藏第二大城,有五百多年历史。有著名的扎什伦布寺(为历世班禅额尔德尼住持寺院),还有夏鲁寺等古迹。 |
| 嘁哩喀喳 | 嘁哩喀喳 [ qī li kā chā ] ⒈ 形容说话做事干脆、利索。 英 simply and agilely; |
| 喀斯特地貌 | ⒈ 又称“岩溶地貌”。由喀斯特作用(碳酸盐类等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地表往往奇峰林立、崎岖不平,常见有石芽、石沟、石林、峰林、溶沟等,地下则有地下河、溶洞。欧洲巴尔干半岛喀斯特高原这种地貌分布广,故名。中国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广为分布。 |
| 喀斯特高原 | ⒈ 世界著名岩溶地形区。在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地面岩石嶙峋,地下溶洞发育,岩溶地形典型。因此,国际上采用“喀斯特”(原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作为岩溶地形的通用名称。 |
| 喀拉喀托火山 | ⒈ 东南亚著名活火山。1883年曾大爆发,并引起强烈地震和高达30喀拉喀托火山40米的海啸。1928年火口湖中冒出一座新山峰,至1962年升高到132米。50-70年代仍有喷发,平时多冒蒸汽。 |
| 喀啦 | 喀啦 [ kā lā ] ⒈ 象声词。 |
| 喀喀 | 喀喀 [ kā kā ] ⒈ 呕吐或吞饮的声音。 |
| 喀吧 | 喀吧 [ kā bā ] ⒈ 象声词。 例 喀吧一声,铅笔尖断了。 英 crack; |
| 喀喇昆仑山脉 | ⒈ 世界著名高山。主干在中国和巴基斯坦、印度边境。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有四座8000米以上高峰。主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世界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山脉。古代“丝绸之路”和中巴公路穿越山口。 |
| 坦噶尼喀湖 | 坦噶尼喀湖 [ tǎn gā ní kā hú ] ⒈ 9千平方公里,最大深度 英 Lake Tanganyika; |
| 马拉喀什 | ⒈ 摩洛哥古都。人口48.3万(1982年)。中世纪曾几度作为都城。重要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精美的地毯,银、铜器皿和饰物等手工艺品向负盛名。市内多清真寺等名胜古迹。 |
| 的的喀喀湖 | 的的喀喀湖 [ de dí kā kā hú ] ⒈ 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在南美洲玻利维亚高原北部。湖面海拔3812米,面积8330平方千米。湖内水草丰茂,富鱼类。终年可通航。湖区为古代蒂亚瓦纳科文化和印加文化的发祥地,湖中小岛至今仍保存有印加时代的寺宇、宫殿残迹。为著名游览胜地。 |
| 喀哒 | 喀哒 [ kā dā ] ⒈ 象声词。 |
| 喀喇昆仑山 | 喀喇昆仑山 [ kā lā kūn lún shān ] ⒈ 中国与克什米尔边界上的大山脉。主干延伸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克什米尔之间,东南部伸入西藏自治区境内,长约400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主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居世界第二。雪线海拔5000米左右,是世界中、低纬度最大的山岳冰川区。红其拉甫(山口)为中国、巴基斯坦间主要交通孔道。 英 Karakorum Mountains; |
| 喀秋莎 | 喀秋莎 [ kā qiū shā ] ⒈ 火箭炮的一种,能成排发射炮弹,也写作“卡秋莎” 英 Katyusha; |
| 达喀尔 | 达喀尔 [ dá kā ěr ] ⒈ 塞内加尔首都和西非重要港口。人口200万(1992年)。当大西洋航线要冲,港口水深宽阔。有花生加工、榨油、纺织等工业。建有国际航空站。有非洲艺术博物馆、海滨浴场和宏伟的清真寺,旅游业较盛。 |
| 唠喀 | 唠喀 [ lào kā ] ⒈ 犹唠嗑。 |
| 喀杂 | 喀杂 [ kā zá ] ⒈ 方言。倾吐,说。 |
| 喀尔巴阡山脉 | 喀尔巴阡山脉 [ kā ěr ba qiān shān mài ] ⒈ 欧洲中部山脉,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国境内。 英 Carpathian Mountain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