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饆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饆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食 部 20画 正文・戌集下

正文・戌集下

食部

20画,

U+9946

康熙字典原文

廣韻》:𤰞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𡘋音必。玉篇》:饆饠,餠屬,用麪爲之,中有餡。資暇集》:蕃中畢氏、羅氏好食此味,因名畢羅 —— 後人加食旁爲饆饠。〇【按】《酉陽雜俎》有人夢入畢羅店,及醒,店子曰:郎君與客食畢羅二斤,何不計直而去。卽饆饠也。

集韻》或作𪍪

康熙字典注解

〔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食部

〔饆〕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飠、畢,五行属

〔饆〕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ì] ⑴ 〔~饠( luó )〕古代的一种夹馅面饼,如“韩约能作樱桃~~,其色不变。”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