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鞔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鞔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革 部 16画 正文・戌集中

正文・戌集中

革部

16画,

U+9794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母官切;《集韻》:莫官切,𡘋音瞞。說文》:履空也。又,覆也。【註】徐鍇曰:履空,猶言履㱿也。廣韻》:鞔,靴履。呂氏春秋》:南家工人也,爲鞔百也。

又,《爾雅・釋器》〔疏〕:靶謂鞔也。

又,《集韻》:武遠切,音晚 —— 義同。

又,母本切,音㵍 —— 煩也。本作懣,或作𢟮、㦖。呂氏春秋》:味衆珍則胃充,胃充則中大鞔。

康熙字典注解

〔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鞔〕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án、mè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免,五行属

〔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án] ⑴ 把布蒙在鞋帮上或以皮革补鞋头⑵ 把皮革蒙在鼓框上,钉成鼓面⑶ 鞋帮;也指鞋:“南家,工人也,为~者也。” [mèn] ⑴ 古通“懑”,闷胀:“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中大~而气不达。”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