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䩉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䩉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面 部 16画 正文・戌集中

正文・戌集中

面部

16画

U+4A49

康熙字典原文

廣韻》:扶雨切;《集韻》:奉甫切,𡘋音腐。說文》:頰也。从面,甫聲。玉篇》:《左傳・僖二年》䩉車相依,今作輔。廣韻》:頰骨也。同「𩒺」。楚辭・大招》:靨輔奇牙:〔朱註〕輔,一作䩉,頰車也。淮南子・說林訓》:䩉在頰則好,在顙則𨢄集韻》本作輔,或作𩒷𨊽

又,《唐韻》、《集韻𡘋符遇切,音附 —— 義同。

康熙字典注解

〔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面部

〔䩉〕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面、甫

〔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ǔ] ⑴ 面頰。後作“輔”。《説文•面部》:“䩉,頰也。”《淮南子•脩務》:“口曾撓,奇牙出,𩉇䩉摇。”⑵ 指頰骨。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三十六:“䩉,《韻英》云:‘頰骨也。’”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