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蘇合切;《集韻》:息合切;《韻會》、《正韻》:悉合切,𡘋音趿。《說文》:小兒履也。《玉篇》:履也。《釋名》:靸,韋履深頭者之名也。靸,襲也,以其深襲覆足也。譚子《化書・序》:杖靸而去。
又,《集韻》:息入切,音𨝫 —— 義同。
义《集韻》亦作鞈、𩎕。
康熙字典注解
〔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靸〕字拼音是sǎ,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及。
〔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ǎ] ⑴ 〔~鞋〕a.一种草制的拖鞋;b.鞋帮纳得很密、前面有皮脸的布鞋。⑵ 方言,把布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穿(拖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