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鄗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鄗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hào

邑 部 17画 正文・酉集下

正文・酉集下

邑部

17画

U+9117

康熙字典原文

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𡘋音皓。正字通》:春秋晉邑,戰國屬趙。左傳・哀四年》:齊國夏伐晉,取郉、欒、任、鄗。【註】鄗,晉地;後漢光武卽位于此,改名高邑,卽今趙州高邑縣。

又,與鎬通。後漢・馮衍傳》:西顧酆鄗。【註】酆鄗,二水名;文王都酆,武王都鄗。

又,《廣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𡘋音敲 —— 水名。左傳・宣十二年》:晉師在敖鄗之閒。【註】敖鄗,二水名,在滎陽縣西北。

又,《唐韻》:呼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黑各切,𡘋音壑。又,《集韻》:虛到切,音耗 —— 義𡘋同。

又,《字彙補》:居囂切,音郊 —— 地名。與郊同。史記・秦本紀》:取王官及鄗。左傳・文三年》作郊。

康熙字典注解

〔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鄗〕字拼音是hà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高、⻏

〔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ào] ⑴ 〔~县〕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北省柏乡县北。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