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逝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逝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shì

辵 部 14画 正文・酉集下

正文・酉集下

辵部

14画,

U+901D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𡘋時制切,音誓。說文》:往也。增韻》:行也、去也。詩・魏風》:逝將去女。楚辭・九歌》:將騰駕兮偕逝。

又,《正韻》:亡也。前漢・司馬遷傳》:長逝者魂魄。

又,發語辭。詩・邶風》逝不古處,《集韻》或作遞。

又,《集韻》:征例切,音制 —— 義同。或作遰。

又,叶之列切,音折。詩・大雅》言不可逝,叶上舌字。

又,叶食列切,音設。江淹〈傷友賦〉:魂綿昧其若絕,泣縈盈其如;潔嗟妙賞之不留,歎知音之已逝。

康熙字典注解

〔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逝〕字拼音是shì,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折,五行属

〔逝〕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折声。本义是去;往。

〔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ì] ⑴ 过去,往:~去。~川(逝去的流水,喻过去了的岁月或事物)。光阴易~。“子在川上曰:~者如斯夫!”⑵ 死,多用于对死者的敬意⑶ 同“誓”,表决心之词。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