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田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𡘋音豆。《說文》:止也。《玉篇》:住也。《後漢・張衡傳》:逗華隂之湍渚。
又,《集韻》:曲行也。《前漢・韓安國傳》:逗撓當斬。【註】逗,曲行避敵也;撓,顧望也。《後漢・光武紀》:追鹵料敵,不拘以逗遛法。
又,《廣韻》:持遇切;《集韻》:㕑遇切,𡘋音住 —— 義同。
义又,姓也。
又,《集韻》:去智切,音跂。又,他𠋫切,音透 —— 義𡘋同。
义又,通作投。《正韻》:物相投合也。杜甫詩:遠逗錦江波。
康熙字典注解
〔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逗〕字拼音是dòu,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豆,五行属火。
〔逗〕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豆声。本义是止住,停留。
〔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òu] ⑴ 停留⑵ 引,惹弄⑶ 同“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