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貘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貘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豸 部 18画 正文・酉集中

正文・酉集中

豸部

18画,

U+8C98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莫白切,音陌。爾雅・釋獸》:貘,白豹。【註】似熊,小頭𤷒脚,黑白駁,能䑛食銅鐵及竹骨,骨節强直,中實少髓,皮辟濕。說文》:似熊而黃色,出蜀中。正字通》:貘齒最堅,以鐵鎚之,鐵皆碎落。火不能燒,惟羚羊角能碎之。神異經》:南方有獸,毛黑如漆,食鐵飮水,名齧鐵。拾遺記》:昆吾山狡兔,形如兔,雄黃、雌白,食丹石銅鐵。昔吳王武庫兵器悉盡,掘地得二兔,一白、一黃,腹內皆鐵,取鑄爲劒,切玉如泥,皆貘類也。又,蘇頌曰:唐世畫貘爲屛。白居易〈貘屛贊序〉:生南方山澤中,圖其形辟邪。韻會》:貘,狼屬。通作貊。

康熙字典注解

〔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豸部

〔貘〕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豸、莫,五行属

〔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ò] ⑴ 哺乳动物,体型类似犀。鼻长能自由伸缩,无角,生活在热带。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