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貊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貊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豸 部 13画 正文・酉集中

正文・酉集中

豸部

13画,

U+8C8A

康熙字典原文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莫白切,音陌 —— 本作貉,或作貊。書・武成》:華夏蠻貊。詩・大雅》:其追其貊。【傳】追、貊,國名。

又,《詩・大雅》:貊其德音。【傳】靜也。【箋】德政應和曰貊。

又,獸名。後漢・西南夷傳》:哀牢夷出貊獸。【註】《南中八郡志》曰:貊大如驢,狀頗似熊,多力,食鐵,所觸無不拉。廣志》曰:貊色蒼白,其皮溫煖。

又,《韻補》叶末各切。張載〈七命〉:華裔之奚,流荒之貊;語不傳于輶軒,地不被乎正朔。

康熙字典注解

〔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豸部

〔貊〕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豸、百,五行属

〔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ò] ⑴ 中国古代称东北方的民族。⑵ 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